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专题研究报告--行业政策及市场篇

引言:“电动化”被称为汽车革命的上半场,“智能化”将引领下半场,“动力电池回收”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下半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标配”。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2020年8个百分点。远超中汽协2021年的年初预期的240万辆。伴随着新能源车出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加速,并开始拉动车市总体增长,加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转型。

与此同时,大批服役到期动力电池即将面临退役,规模庞大的动力电池市场伴生的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行业机遇,电池回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更是循环经济大版图的重要一块。动力电池回收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巨大价值,提升原材料供给,降低对上游矿石的依赖;企业内部可建立闭环的回收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一、行业政策篇

1.我们最新梳理了近十年来我国发布的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产业政策及主要内容汇总如下:

    2.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

    (1)行业主管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省工信部门/厅

    (2)相关行业组织:

    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联盟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行业准入

   行业管理机制:白名单制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 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名单。

截至2021年12月23日,目前国内共发布三批次进入白名单企业共47家,其中第一批5家,第二批22家,第三批20家。

 

   4.行业监管法规及指引

目前行业主要监管法规规范是由工信部2019年发布,于2020年1月开始实行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下简称:《规范条件》与《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本),下简称:《管理办法》。

其中:

《规范条件》主要明确了企业所需土地、厂房、技术、设备、能耗、环保等方面要求;

《管理办法》主要明确了申报一般流程与职责单位。

企业申请动力电池名单准入主要流程及步骤如下:

 

--市场篇

    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情况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是一个各参与主体相互联系的生态闭环,其高效运转依赖于电池生产商、汽车生产商、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用户等各主体的有效协作。其中,关键环节包括上游的电池制造企业、汽车生产企业,如宁德时代、超威、比亚迪等,中游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及利用企业,代表企业有湖南邦普、赣州豪鹏等,下游的终端客户及电池材料企业,如中国铁塔、容百锂电、长远锂科、当升科技、杉杉股份等。

规模庞大的动力电池市场伴生的是锂电池回收利用的行业机遇,电池回收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同时,电池回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更是循环经济大版图的重要一块。

动力电池回收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巨大价值,提升原材料供给,降低对上游矿石的依赖;企业内部可建立闭环的回收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如同“电动化”做为汽车革命的上半场,而“智能化”将引领下半场,“动力电池回收”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标配”。


1、按价值链划分,主要产业价值阶段如下:

 

2、按不同产业责任主体划分,主要产业阶段如下:


二、赛道行业增长核心逻辑

核心增长逻辑一:量

(1)销量的增长与资源总量的瓶颈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动力电池装机量进入陡峭双增长期

国内新能能源汽车市场自2015年开始发力以来至2021年,产销量分别完成从40.13万辆和33.11万辆提升至354.5万辆和352.1万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及销量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国家统计局,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新能源汽车产销高增带动动力电池装车量走高。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219.7GWh,同比增长163.4%;销量为186.0GWh,同比增长182.3%;装车量为154.5GWh,同比增长142.8%。创历史新高。在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上行的背景下,前期售出的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报废,未来动力电池的退役量或将形成较大规模。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一般而言,当电池容量衰减到初始容量的80%以下时,便达到设计的有效使用寿命,需进行替换。电动乘用车电池的有效寿命在4-6年左右,而电动商用车由于日行驶里程长、充电频次多,电池有效寿命仅约3年左右。

新能源汽车企业目前对动力电池的质保服务大多在5-8年。在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上行的背景下,前期售出的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报废,假设我国动力电池的退役年限均为5年,则2021年的动力电池退役水平预期将为25.2万吨,到2030年,我国的动力电池退役水平预期将为237.3万吨,9年间CAGR约为28.3%,未来动力电池或将形成较大规模的退役量。


未来10年退役动力电池规模将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中汽协,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2)资源总量的瓶颈及分布不均将进一步加剧行业材料资源短缺

根据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从锂、锰、镍等核心电池材料的开采潜力来看,全球锂资源经济可采储量为2100万吨,如果按三元811电池材料体系算,可以生产电池2000亿kWh。按平均一辆车100千瓦时算,可以制造20亿辆电动汽车。他认为,锂资源的储量无需担心,锰资料更加非常富余。但是钴的资源就没有那么乐观了,经济可开采储量也就710万吨。按照这个算,就只能做950亿千瓦时电池。表面来看,电池材料短缺的风险在于钴资源。但隐性的问题是,全球资源分布极度不均匀,也给材料短缺带来风险。

全球锂矿的3/4在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钴矿的2/3是依赖于非洲的刚果金,镍矿的一半依赖于印尼和俄罗斯。在上游材料涨价情况将成为长期趋势下,资源供给安全将长期触发新能源汽车发展“下半场”的“里程焦虑”。

 

    核心增长逻辑二:价

    (1)核心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与补贴进一步退坡、行业电度成本进一步压低。

核心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磷酸铁锂、三元电池材料成本构成


    2020年以来,受国内锂电产能快速扩张、疫情导致澳洲主要锂矿停产、印尼镍矿出口禁令等因素影响,国内磷酸铁、碳酸锂、硫酸镍、硫酸钴以及硫酸锰等核心原材料均有较大幅度涨价。2021年锂电池上游原材料如电解液、正极、负极、集流体等材料价格上涨超25%,动力电池企业降本压力增大。


各新能源材料价格近年来普遍上行

    资料来源:百川盈孚,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资源品供给紧张催化锂镍等金属价格上行,电池回收有望实现较高经济效益。

    在目前新能源汽车产销高增以及资源品供给相对紧张的带动下,锂镍等金属的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行,截至20211221日,我国金属锂(>99%全国)价格收报119万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约164.44%,电解镍市场均价约为14.75 万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5.09%。在目前锂镍价格持续上行的背景下,电池回收所得到的金属或将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改善目前金属供给偏紧的局面。


    2019年以来,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金属锂、电解镍价格增速明显


    资料来源:百川盈孚,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通过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资源回收利用,未来将成为对冲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价格波动风险,降低动力电池生产成本的主要路径之一。

 

    (2)购车补贴进一步退坡

    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以及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了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即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是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如何在补贴退坡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将成为车企及电池厂商永恒的主题。

   (3)行业平均电度价格涨幅远低于原材料涨幅。

    产品价格走势来看,2021年动力电池价格受原材料涨价拉动,价格涨幅为5-10%,2021年Q4达0.84元/Wh。增幅远低于同期原材料涨幅。大大降低电池生产企业经营利润。


    核心增长逻辑三:三大回收技术工艺进步带来商业价值显著增加

    退役电池的主流回收方法有物理回收,湿法回收以及热法回收。


    资料来源:《国内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发展简述》(葛志浩),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根据中研网数据,目前金属钴与碳酸锂回收率可分别达到95%85%,保守预期未来可收比例可达95%,且去除磷酸铁锂电池的梯次利用影响,预期2030年全行业可回收的磷酸铁、碳酸锂、硫酸镍、硫酸钴以及硫酸锰总质量将分别达到103.9万吨、19.3万吨、69.9万吨、29.0万吨以及15.4万吨。

   从各新能源材料的价格变动上看,近年来各类材料价格均呈现出了上行的趋势,而其价格的上行也将使得动力电池回收更加有利可图。

   

   核心增长逻辑四 换电模式落地加速行业发展窗口期提前到来

换电模式落地加速对于动力电池回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加速动力电池包设计、生产、梯次、拆解标准统一;

   (2)加速动力电池回收渠道、网点的建立;

   (3)促进不同体系电池寿命检测标准的建立;

   (4)促进动力电池在高频次用车到低频次用车的梯次利用场景的过渡。

 

   核心增长逻辑五 有效减少大批动力电池退役带来的环保压力

废旧动力电池中包含众多重金属物质,对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锂离子电池所包含的主要污染物为其正极材料及电解液,其中在正极材料中,三元正极中的钴元素为有毒物质,同时镍、锰等金属元素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在电解液中,目前常用的电解液六氟磷酸锂在遇水后会产生氯化氢物质,造成环境污染,且有机溶剂中的DMC也对环境有害。因此对于退役电池如果不做回收处理则将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市场现有规模,增速及远期规模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企业的装机量不断上涨,动力电池问题也引起了关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92万辆,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有20万吨(约25GWh)。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预计将达到137.4GWh,超过2020年的5倍。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预测:2030年中国报废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达1074.3亿元。

资料来源:Wind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百川盈孚,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四、行业企业数量及主要参与企业

 截至2021年12月23日,工信部发布三批次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名单中,共计47家,其中第一批5家,第二批22家,第三批20家。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名单中(第一批次)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名单中(第二批次)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名单中(第三批次)